我的履历 宫崎辉13. 打造经营支柱

继尼龙之后,1963年4月成立了建材事业部,1个月之后的5月又成立了合成橡胶事业部,并开始产业化。两者都是很有发展潜力的领域,但也有新业务无法回避的困难。
尤其是建材,无法应用旭化成的既有技术,所以困扰就更多。关于和哪家技术公司合作,负责调查的人员费尽周折,最终决定从苏联引进轻质含气混凝土“SILIKALTSIIT™”。1963年11月开始生产,但彻底失败。
“SILIKALTSIIT™”的优势是比混凝土重量轻、有强度,可以将普通的沙子作为原料,无奈国情的不同造成瓶颈。因为苏联成本意识差,他们建造的是结实的大型建筑物。
即便品质再好,也不适合日本对住宅的细微要求。技术团队反复研究,但终究因为成本过高,经济上不合算。最终累计赤字高达近30亿日元。
最终,我也不得不终止“SILIKALTSIIT™”的业务发展。虽说是陌生的领域,但切身感受到了事先调查的重要性。
但我并没打算放弃建材本身。其间,我从派去西德的驻在员处得知该国Hebel·Guston公司的轻质加气混凝土十分出色。此次在详尽的调查之后,与该公司签署了引进合同。此项目的核心人物也是黒田义久(原副社长)。我至今仍记得性格坚强的黒田在签署合同后,流着眼泪说:“这次能坚持下去。”
1967年8月,“Hebel™”开始生产,其重量是混凝土的4分之1,隔热效果和耐火性能都很出色。因此用途广泛,从楼宇、工厂到普通住宅,很快就成为了一大支柱业务。
之后,我们灵活运用在建材领域积累的技术,进军住宅领域。1972年9月,开始发售“Hebel™ Haus”。如今,住宅·建材领域的营业收入达到1,300亿日元,成为公司最大的收益来源。
同时,我们从美国Firestone公司引进了合成橡胶技术,并于1964年11月开始投产。当时,由日本政府主导设立的日本合成橡胶公司和古河集团的主力——日本Zeon公司占据着市场,其他企业很难进入该领域。
但这两家公司的产品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,与天然橡胶相比,磨损大、放热性也不好。而Firestone公司开发的聚丁二烯橡胶,具有耐磨、不易发热、不易老化和经济实用等众多优点。
即便如此,开发客户仍极为艰辛。为了在短时间内证明产品的优势,我们想到的办法是,让装有聚丁二烯橡胶轮胎的汽车在东京和大阪之间不停地行驶。到了东京,更换驾驶员后马上返程,换人不换车。尽可能多地行驶,以便收集数据拿给轮胎厂家。
在鞋类方面,我们想到的是让小学生和车站盒饭销售员试穿。小学生整天在户外奔跑,车站盒饭销售员经常是抱着一大堆盒饭,火车一到站就追着客人销售,这样可以尽快收集数据。
我也跑遍了全国所有的客户。拜访横滨橡胶时,为了显示诚意,我个人甚至还买了他们公司五万股的股票,才得以签署了合成橡胶的销售合同。关于Bridgestone公司,则是多次去拜求如今已故的石桥正二郎社长,甚至被石桥老前辈说:“你们公司是社长亲自跑销售啊?”
努力终于有了回报,到1960年代中期,需求逐渐增多。随着合成橡胶步入正轨,“三大新事业”取得了成功。
但任何工作,给予我实际支撑的,都是工作在一线的部课长和系长等各位同仁。其中有提议尽早将尼龙产业化却未被采纳,出于无奈而离职的优秀技术人员,之后推行产业化时,他们又给予了我很大帮助。无论哪个业务,仅凭我一己之力是无法成功的。

  • Hebel™ 蒸压加气混凝土 (AAC)
  • 聚丁二烯合成橡胶